- · 《哲学动态》编辑部征稿[10/30]
- · 《哲学动态》杂志社收稿[10/30]
- · 《哲学动态》杂志社刊物[10/30]
- · 《哲学动态》期刊栏目设[10/30]
- · 《哲学动态》数据库收录[10/30]
- · 《哲学动态》投稿方式[10/30]
高等教育蓝皮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今日发布的《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1)》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将致力于建设“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
在今日发布的《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1)》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将致力于建设“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
蓝皮书指出,2020年是高校“双一流”建设一期任务的大考之年。在进行成效评价前,教育部构建了“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试行),要求137所建设高校积极参与监测数据填报工作。
为了支撑“双一流”建设高校形成一流学科,应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建设优质开放共享的一流课程,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国家建设。蓝皮书指出,要聚焦优势学科,优化学科结构,实施“新兴交叉学科支持计划”,融合并动态调整新兴交叉学科。继续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培育和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打造新时代本科教育的“金课”。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加强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建设线上“金课”,开放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推动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特点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创新。加大对学科建设监督、考核的力度,健全机制,优化布局,落实责任制。优化和创新“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推出了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将教育学与医学相融合,培养社会紧缺的医学教育人才,推动医学教育改革。
处理好“破”后“立”的问题
蓝皮书指出,高水平人才在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意义毋庸置疑,人才能否落地生根,活力能否被激发和释放,体制机制改革能否顺利落实,关键在环境,核心在文化。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将其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评价的基本遵循。
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从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导向、严格底线要求、优化评价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不良导向,当务之急是处理好“破”后的“立”的问题。高校、科研机构是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地方,淡化客观、数量的评价标准之后,应该用什么标准进行人才和科研评价?是否存在科学合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人才和科研评价客观标准?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人才和科研评价改革探索。
例如,武汉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生态建设,让人才有归属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南京大学对人才的评价不唯论文,主要看科研状态和同行评价。每一个考核周期快要结束前,学院和学校会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即使没有重磅的论文,但如果有不错的科研设想,展现出研究潜力,学校也认可。
深化新工科、新文科等建设
蓝皮书指出,2020年,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应通过抓根本质量,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核心工作,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系统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抓整体质量,主动适应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通过抓成熟质量,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特别是把握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加快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栏目主编:樊江洪 本文作者:余晨扬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zonghexinwen/2021/051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