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学动态》编辑部征稿[10/30]
- · 《哲学动态》杂志社收稿[10/30]
- · 《哲学动态》杂志社刊物[10/30]
- · 《哲学动态》期刊栏目设[10/30]
- · 《哲学动态》数据库收录[10/30]
- · 《哲学动态》投稿方式[10/30]
浅析传统镜式哲学及对其现代性与科学性的反思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罗蒂是美国当代较为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为人称道的著作《哲学与自然之镜》受到西方国家的广为流传和关注,他“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镜式哲学进行抨击,主张用无镜哲
罗蒂是美国当代较为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为人称道的著作《哲学与自然之镜》受到西方国家的广为流传和关注,他“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镜式哲学进行抨击,主张用无镜哲学取代镜式哲学[1]。”正是因为其总结传统西方哲学的方法论与内在规律,即其所谓的“镜式哲学”,并提出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案,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潮,在现代性与科学性上有所体现和突破。“镜式哲学”的反思和研究,在本人看来首先要对概念进行厘清与确证,确立标准,从而确立良好的分析基础;其次,要进行“镜式哲学”在传统与现代、科学中的比较反思,并将其应用在真理问题的探讨上加以分析和指导;而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以镜式哲学的反思为媒介,深入挖掘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并将其中重大且深刻的现实价值与现实意义发掘出来,以丰富其内涵性,并增添其现实性。
一 “镜式哲学”之定义及内涵分析
“镜式哲学”顾名思义,是一种反思性、对照性较强的哲学思维过程与模式。就其定义来说,是“人类的思想文化活动要以哲学为中心,通过哲学建立一种知识构架。再现表象的一般理论就是我们心灵中产生的各种认识,这种认识是对外部世界的再现,认识论哲学因此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模式即镜式哲学[2]。”在罗蒂等人看来,西方传统的哲学因为以人类心灵中产生的知识为核心,再延伸到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与认识,也就是说,由主观的精神世界,延伸到客观的物质世界与物质资料,从这一点来说,这一学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信度。但是,西方传统哲学并不全是如此的进路,其中亦存在有由客观到主观的进路,也就是唯物主义哲学,例如古希腊的部分哲学家们所持的朴素唯物主义,以及近代较为流行的机械唯物主义。因而,对于西方传统的哲学,不能将之全盘理解为“镜式哲学”,而可以说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与重心,也就是“镜式哲学”是其经典类型的传统哲学。
通过对于“镜式哲学”定义的认识,可以初步地认识到,在西方传统的哲学当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尽管也有所提升,但更多还是将之看作是一种认识的工具,在进行自然的认识时仍是以人为中心,从人这一此在物为出发点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中的地位问题。但是,到了近现代时期,随着自然与科学在各方面的应用,自然与科学的地位也在逐步上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仍将之看作是认识的工具已无法将其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支持“自然之镜”,反对“镜式哲学”的声音逐渐壮大并付诸实践,而对于镜式哲学在现当代的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较为重点的思考,一方面是真理问题,一方面是科学与哲学的划界问题。
二 对于“镜式哲学”的现代性与科学性反思:真理问题与划界问题
真理问题与划界问题在本人看来,是能够较好反映“镜式哲学”在当代所遇到的困境与困难的。真理问题,更多讨论的是对于终极真理是否存在的讨论,同时也有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时至今日也存在着争议与不同看法。而另一个科学与哲学的划界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在哲学界有着较大的争议与争论,而造成这一局面的仍是传统与现代思考方式与思维模式的较大不同与差异。因此,想要在这两个问题上有所建树,就需要进行不偏不倚的分析,才能更好通过真理问题与划界问题来反思“镜式哲学”的现代性与科学性。
首先是真理问题。西方传统哲学对于终极真理的追求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到了近现代,由于“镜式哲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受到了质疑与反思。“罗蒂认为当今世界没人会相信真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发现绝对真理,然后安顿下来不再进步,传统镜式哲学对绝对真理的追求是徒劳无用的[2]。”也就是说,罗蒂认为,传统的“镜式哲学”追求终极真理,并以此为动力欣欣向荣,却没有想过假如追求到了终极真理后产生懈怠与懒惰心理这样一个问题。这一问题初看似乎有些遥远,终极真理如果要想发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从侧面来看,却是对于各种领域的警告,其所造成的影响绝非凝固在哲学领域的,对于其他领域将产生极为复杂与深远的影响,对于秩序与规则将是一次重大打击,将会产生极为漫长且可怕的秩序重建的空档期。并且,“考虑大写的真理,无助于我们去说某种 (小写的) 真的东西,考虑大写的善,无助于我们去做某种 (小写的) 善的事情,考虑大写的合理性,无助于我们变得 (小写的) 合理[3]。”对于真理的过度追求与看重,对于显而易见的、重大的真善美的追求,将使人忽略细节与细微之处,对于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视而不见,从而束手束脚,最终大处做不到,小处也没有行,心中所想与实际行动大相径庭。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qikandaodu/2021/0223/449.html
上一篇:公共性走进我们生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一篇:在供应商新产品开发中个人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