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学动态》编辑部征稿[10/30]
- · 《哲学动态》杂志社收稿[10/30]
- · 《哲学动态》杂志社刊物[10/30]
- · 《哲学动态》期刊栏目设[10/30]
- · 《哲学动态》数据库收录[10/30]
- · 《哲学动态》投稿方式[10/30]
当今社会环境中“大风小嚎”的哲学观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从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中观察,伦理哲学更加倾向重视人的问题而并非重视实物,因此可以看作是重视人自身的生存和身心的发展。在哲学视角下所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用生命中存在的现
从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中观察,伦理哲学更加倾向重视人的问题而并非重视实物,因此可以看作是重视人自身的生存和身心的发展。在哲学视角下所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用生命中存在的现象来阐述世界的发展。例如《易经》中提到的,天和地是万物,天和地所代表的是世间万物的循环发展。在《中庸》里也提到了天与地可以创造生命。
一、哲学的研究方向
哲学家将哲学的研究对象看作是一种生命体征,是对于生命的探讨,例如儒家学者在对于哲学的研究过程中,最根本的讨论方向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究,而哲学的本质奥秘就在于生命的不断延续与发展,哲学家的本质任务就是探求其发展的源泉,因而怎样才能更加更好的发展并得以完善生命,这是哲学家所要做出的理性思考。牟宗三认为哲学中心的发展是集中在生命上,体现一切思想的构建是构建在以生命为永恒话题的核心之上。正如上述所言,哲学家讨论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是寻求其发展中生命的主导现象,动物有生命,植被有生命,万事万物皆有生命,但是最终能够不断进行演变得以迅速发展的是人类的生命,人类经过不断地自我调节,并肩负着依据客观规律去改造自然的使命,作为主导者,发挥着主导的力量。因而,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哲学家所关注的伦理哲学都具有一定的狭隘性,都是在对于人的片面的理解与剖析,但是中国哲学也与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哲学在关注人的同时,更加注重自然本身,比如泰勒斯的水本源问题,认为水的存在是对宇宙间不断生成和演变的本源。赫拉克利特提出过这样的思考“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观念,与此同时表现出的是在对自然界的思考。不仅如此,还有像康德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对自然内在联系的探究,更有很多西方哲学家提出了一些与自然有关的哲学研究。然而,伦理哲学研究的对象更倾向于人和万物生命。
二、伦理哲学的认知方式
哲学是构成一个文化系统的基本成分,文化的范围远比人们如今所认知的范围大得多,它具有深远性。无论从哪种角度去探索,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哲学。哲学作为一个核心问题,它统率着所有的文化观念,无论伦理哲学还是西方哲学。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史中,当然存在有悠久的人性活动和创造,甚至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对人类行为的反思,通过这些反思整理出符合人类发展的理论,在不断地发展中,慢慢演化为哲学。当然,从新儒学的发展中,人们开始不断凸显出伦理哲学精神特质,以牟宗三为首,开始尝试在伦理哲学领域,人类哲学在哲学发展中的地位。伦理哲学在先秦诸子就有对人的认识,在新儒家的思想里把伦理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了比较。中西哲学,无论是在地理环境、民族气质以及社会形态上都呈现出不同,因此在意识形态等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观点。在经过各自后来的发展,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第一,在中国哲学里更多的是在于生命与生命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在伦理思想里,中国文化的开端就在于对生命的侧重点,伦理哲学将伦理道德视为思想的发展,并提出“仁义礼智信”,讲求礼仪尊卑。并认为人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传统的礼仪道德思想,因而,生命不仅是生物学家所指出的物种生存,它同时也是具有社会道德实践的生命,是一种对于思想的研究。第二,对于伦理哲学的本质形态的研究,可以从内在的道德进行研究,内在的道德形态是主体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释道法的思想中都对伦理思想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主体性,所以,生命是伦理哲学内在化必须要强调和发展的道路。从而在内在化的道路上,更加要落实到内在人格视野中,不断开拓人格品德,然而在西方哲学里,更多展现的是人们对于自然领域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形成的是关注自然的外在化观念。
简而言之,哲学的根本是能够构成一个文化系统的基本成分,在各个角度、不同视野和不同程度上都能够归结到哲学的思考中。在有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上,在有悠长的人性活动与创造中,伦理哲学展现更倾向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研究者立足于生命的内容,产生和自然相呼应的哲学思想,也是其具有直接的人类文化的发展与形成。
三、伦理哲学的学术立学旨趣
从传统的哲学思想范畴中,人们推崇更多的在于日常伦理思想,强调与现实社会的相结合,在哲学特质中,将研究对象同生命和人的关注等同。因而,哲学中的伦理思想,无论是本质内在性的发展还是外在属性的构建,都是对人发展最初的揭示,更是将实践价值与建功立业看作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有孔子哲学里“仁者爱人”的思想,将“仁”的本质内容等同在实践基础上的发展,要求自我应该是帮助他人的人,立足行动,把所学到的只是通过生活实践展现出来。同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孔子的主张,并且具有实行品质的鲜明性。
文章来源:《哲学动态》 网址: http://www.zxdtzzs.cn/qikandaodu/2020/1110/372.html